语言传播的人格化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主持人节目传播也再次印证着这句老话。首先,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参与深度和主导作用决定了主持人节目传播的人格化特色。...
语言传播的人格化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主持人节目传播也再次印证着这句老话。首先,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参与深度和主导作用决定了主持人节目传播的人格化特色。一方面,主持人长期稳定在自己所主持的栏目中,并且大多自接参与节目的前期制作、他们与社会生活、与受众、与具体的栏目都有着紧密而稳定的关系,因而使传播更具真实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主持人节目形态丰富多样,主持人起主导作用的直播节目或互动式交流的节目形态越来越多,事实上赋予了主持人在传播中一定的话语权和较多的创作空间,因此,主持人往往成为栏目的品牌形象。 其次,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随着认知的深入,认知客体的人格特质必然成为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必然会关注传播者的表现和情感。主持人节目形式提供了个性化传播的舞台,一些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脱颖而出,脍炙人口,人们在接受他们传播的信息的同时也接纳了他们,喜欢上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假以时日,主持人的选题、立意,主持人语言中透露出的文化品位和感情格调,主持人对嘉宾、对听观众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都会使受众对主持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人文素养、学识功底、思维方式、表达特点、语言习惯、兴趣爱好、审美情趣乃至脾气禀性有较多的、较深入的了解,一句话,受众透过节目对主持人的人格内涵(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特征的总和)能够有较清晰的认识和评价。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土在对大学生演讲时强调了人格在事业中的重要性,他说:“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爱憎,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转过来又决定了他的贡献。”我国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沈力,从《为您服务》到《夕阳红》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一心为观众的主持工作,她的勤奋与真诚感动了几代观众,她的人格魅力使她和她主持的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这种人格化的主持有着“名片效应”,受众信赖和喜爱的主持人以他们的个人魁力(思想观点、语言方式、形象气质等),吸引着大批如期而至的忠实现众,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粘和力、拉动力和影响力。广大受众既把他们视为媒体代言人,同时又把他们引为知己,引为百姓的代言人,同时受众会因为对某位主持人的喜爱而钟情于其所主持的节目。这恰拾符合主持人“连接电视和观众的中介”的传格身份,正反映了主持人节目“人格化”传播的特色。主持人节目由于人格化传播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