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部放松后声音太小,放大音量后又太刺耳 喉部放松之后,气息、声音通畅了,有些人会觉得字音和声音的力度无法增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通畅感并不影响力度的把握。字音的力...
喉部放松后声音太小,放大音量后又太刺耳 喉部放松之后,气息、声音通畅了,有些人会觉得字音和声音的力度无法增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通畅感并不影响力度的把握。字音的力度主要在口腔的唇舌力度上,而声音的力度则主要在气息控制力度和喉部控制的配合上。共鸣也是影响要素,后面再说。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在较大场合用声的人,比如大舞台上的主持人、现场报道的记者、面对众人的发言者,他们往往都声嘶力竭,既影响了声音质量,也破坏了用声者的优雅形象。其实这也是一种用声误区。力度和热情绝不在于音量的放大和音高的拔高,即使需要加大音量、提高音高、表现激情的话,也应该仍旧发挥气息的支撑力度和咬字时的唇舌力度,这两方面的力度要用得巧不个拙。 初期的练习者在练声时要把握好循序渐进,不要期望一步到位。宁气息的通畅、气息的力度、唇舌的力度不能兼顾的时候, 一 定要先求放松,再求力度,要有针对性地一步一步练习。 一是,放松练习。 (1)在非常劳累的情况下,深深地叹一口气:“唉”,以此感觉到气息呼出时的松弛状态。 (2)深吸之后立即发出长而稳定的、逐步攀升的“鱼”,然后转为逐步降低的“遇”。 二是,唇舌力度练习。 总的要求是唇舌力度要集中在口腔由后至前的中纵线上。 唇的力量应集中到唇中央1/3处,避免满唇用力;发音时,提起颧肌,上唇与口齿相依而不应是分离状态,同时注意唇收拢,也就是两嘴角要适度内收,防止字音发扁。 发音时,舌体整体呈收势;舌的力量应集中到舌的中纵线上,不要横向用力;舌尖要尖而有力;发音时舌均衡用力,防此压舌根、闭舌等局部紧张的动作;舌头要灵活,能表现出动程来。 (1)双唇打响练习: 自然抿唇,将爆发点蓄积在唇中央1/3的地方,突然气流冲破阻碍,发出pa。连续发pa,感受唇的力量。 (2)夸张咀嚼练刁; 提颧肌的同时张大嘴再咀嚼,以此练习颧肌、咀嚼肌和唇的全面配合动作。 (3)舌体灵活练习: 绕舌:闭上嘴,舌头在齿外缘顺时针和逆时针360度绕环。 顶舌:闭上嘴,舌头轮换顶左右两腮。 刮舌:舌尖顶住下齿背,用上齿从前至后刮舌面,边刮舌边立舌,逐渐成为由下至上刮舌面。 (4)舌尖力度练习:弹舌:嘴巴微张,舌尖力量集中,舌头快速在两齿间伸缩。d和t无声练习:舌尖用力抵弹上齿龈,喉部不出l声做d和t的弹发动作,分别连续进行。 象声词练习:发“滴溜溜”“咕咚咚”“哗啦啦”,进而发“滴溜溜溜溜溜溜”“咕咚咚咚咚咚咚”“哗啦啦啦啦啦啦”。 三是,气息力度练习。 音高升降练习:在能够声气通畅地发“a —”的基础上,练习a音的音高螺旋式上升,要领是保证气息的支持,而不是靠喉部紧张地去喊。 练习四字词的音高变化,比如“中国伟大”由中音开始,做逐步提高音高和逐步降低音高的练习。仍注意向高音和低音变化过程中的气息支持。 音量扩收练习:仍是通畅连续的a音,练习时人为控制其音量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做四字词的练习。从中度音量开始,逐步扩大音量和逐步缩小音量,体会气息的力度变化。可以用设想听众人数或交流距离的方法来引导音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