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物理性质 声音的物理性质包含四个要素,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 音高,即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即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高则音调就高,反之,则低。频...
声音的物理性质 声音的物理性质包含四个要素,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 音高,即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即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高则音调就高,反之,则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即周/秒。人耳能够感知的范围是20~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叫“次声”,高于20000赫兹的叫“超声”。人耳对2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 影响音高的因素是:振动体的长度、质量、紧张度。大的、长的、松的、厚的、粗的物体振动的次数少,频率低,音就低;反之,音就高。人声的音高决定于声带的长短、松紧、厚薄。小孩的声带比较短、薄,成人的声带比较长、厚。女人的声带比较短、薄,男子的声带比较长、厚。女人说话的声波频率在150~350赫兹之间,小孩更高些,男子在95~230赫兹之间,因而小孩比成人、女人比男人的声音高些。同一个人要变化音高,就得把声带拉紧或放松。 普通话是有声调的语言,音高在区别意义上有重要作用。必须把声调读准,在声区的运用上应尽量运用自如声区,不要过分拔高或压低。要进行扩展音域的训练,以适应多种表达的需要。 2.音强 音强,即声音的强弱,又叫“音量”或“音势”。音强决定于振幅的大小。振幅大则强.反之则弱。同一音高的声音.大声说,则响些,强度大些,反之则小些。计算音强的单位是分贝。一般谈话时音强大致在60~70分贝,如果高到120~130分贝,就会感到声音太大.霞得耳朵痛。语音中,一般说来,元音的音强大于辅音,浊音大于清音。 在强度的掌握上要注意四点:一是要强度适宜。不要太强,否则不亲切,不自然;但也不过弱,否则不清晰,影响收听效果。二是要平稳。音量变化不宜太大,太突然。三是要有层次。变化幅度不能过大过猛,但一定要有变化,而且要显示出层次,否则就会平板、单调。四是要掌握好词的轻重格式,尤其是轻声。 3.音长 音长,即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持续的时间。声音在时间上出现空白就是停顿。 中要注意三点:一是速度适宜,一般比日常说话要慢些。二是音节的长短疏密要有变化,以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三是与音高、音强有机配合,用于突出重点.显得流畅自然。 4.音色 音色.即声音的品质、特色,又叫“音品”、“音质”。它决定于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波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声波形状。人声和一般乐器的声音,绝大多数不是只有一个频率的单纯的声音,而是由许多频率、振幅不同的单纯声音组成的复合音。其中频率最低、振幅最大的一个叫基音,是音色的决定因素,其余的是泛音。在复合音中,由于基音和不同泛音之间的振幅和频率相互影响,形成许多的复杂波形,音色也就干差万别。如果泛音和基音的频率形成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就会产生有规则或者周期性振动的声音,这种声音就是乐音,否则就是噪音。复音的音高由基音的频率决定,而它的音色则取决于泛音的数量、大小和与基音的结合方式。泛音丰富.声音动听。 影响音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发音体(振动体)不同。如两人声带不同,音色就不同。二胡和小号音色不一样,就因为它们是不同的发音体。 (2)发音方式不同。如“d”与“t”,部位相同,但方法不同,一个不送气,一个送气,听上去音色不同,是两个不同的辅音。同是弦乐器,用弓拉还是用手弹拨,产生的音色不同。 (3)共鸣器形状不同。如“i"与“ü",舌位相同,但唇形不同,音色就不同,是两个不同的元音。元音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同样是鼓,大鼓的音色跟小鼓也不同。 的音色以虚实结合为好,既圆润明朗,又柔和亲切。不可过实.追求金属音,否则尖锐刺耳;也不可过虚,气音成分重,虚声虚气,不自然,不好听。音色变化要丰富多彩,不能只用一种音色、一个味道,否则很难适应多种复杂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 音高、音强、音长这三者,有人称之为“超音质特征”.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产生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综合因素,的节奏感、韵律美,就是这些超音质特征的有机组合所造成的。我们要善于运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