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员配音时气息运用的感觉与特点 要想自如地控制气息,首先要了解气息运用的感觉与特点。 一、流动感,这是气息运用最重要的感觉。气息的活力源于流动。有人比喻说,气息好比...
配音员
配音时气息运用的感觉与特点 要想自如地控制气息,首先要了解气息运用的感觉与特点。 一、流动感,这是气息运用最重要的感觉。气息的活力源于流动。有人比喻说,气息好比声音的血液,气息的流动形成声音的活力。也有人说,呼出的气流像山间小溪,山溪流动不停,随石随坡而萦回,时而跳跃时而平缓,不断向前。气息也是这样,随思想感情的运动变化而变化流动的强弱疾徐,从容而有节制。 流动感最明显处在吐字阶段。气息的流动使颗颗字音形成的珠链从口中吐出,流动向前。 气息的向前流动感与气息被小腹向下拉住的感觉又形成一对矛盾的力量。如果拉而不流,声音就会僵滞;反过来,如果流而不拉,气息又失去了控制。下拉上流,这就形成了声音弹性带的感觉。而这个弹性带的枢纽在小腹。 二、控制气息流动的钥匙在小腹。在发声过程中,小腹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在姿式一节中我们要求“小腹微收”就是这个道理。小腹是随着发声的需要而改变紧张度的。需要发较高较强的声音时,吸气量较大,呼气压力大,小腹控制比较紧张.需要发中间偏低中等强度声音时,气吸五六成满即可,呼气的压强不大.小腹控制比较松而灵活,发声效率最高。发低音时,小腹控制松,而进出的气量比较大。发声多在中低音中等强度的基础上灵活变化,腹肌调节适度而灵活.能使声音得到有弹性的气息的支持。 三、补气的“橡皮球”感觉。时,要根据稿件的需要而进气.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补充,使气息经常处于有余力的状态,这样配起来才能从容不迫,不致气喘嘘嘘或声嘶力竭。因此,在句子进行中使人听不出痕迹的快吸补气,就成了必须学会的一项用气技巧。补气的感觉是这样的:当小腹与两肋的拮抗使胸廓处于适度扩张的状态时,胸廓就成了一个充满气息的有出口的“橡皮球”;随着气息的外流用掉,小腹与两肋逐渐松下来。当需要补气时,小腹一收,两助同时张起,气息便“自动”地经口鼻得到补充.使“橡皮球”又鼓起来。 四、“一气呵成“感的形成。配到好处,会有“一气呵成”感。这种感觉首先来自于情感的贯穿,而气息的运用也起一定作用。配一篇稿件,从始至终,气息都要处于有控制状态.就是说,胸廓要始终是个“橡皮球”,不能中途“泄气”。即或在层次间的大停顿处,胸廓松下来了,小腹也仍然要处于工作即微收的状态,不能完全松下来,以适应感情转换的需要。这样气息“停而不断”,才能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等到整篇稿子配完,再完全放松,使呼吸恢复生活状态。 五、气息强弱疾徐的弹性变化源于感情的运动;感情的运动是推动气息变化的内在动力。如果不动情,气息状态授滞不变,声音便呆板苍白,缺乏活力。如果感情动了,而气息不能随之自如变化,声音也就不可能自如变化,便会大大削弱语言的表现力。以感情为契机调节气息的运动变化是呼吸控制的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