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对气息的要求 用声特点决定了对气息的控制要求,这就是:稳劲、节省、持久、自如、协调。 1.稳劲。呼吸控制要有力,始终保持“对抗”和“橡皮球”感觉,不能松懈,不能塌...
播音对气息的要求 用声特点决定了对气息的控制要求,这就是:稳劲、节省、持久、自如、协调。 1.稳劲。呼吸控制要有力,始终保持“对抗”和“橡皮球”感觉,不能松懈,不能塌瘪。呼气必须均匀,平稳,不能忽强忽弱,要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灵活调节。 2.节省。节省气息的原则是指在发声时利用最少的气息产生最好的声音效果。这是歌唱用气的一条根本原则,播音也是一样。气不在多而在“巧”,即会用。吸气要适量、合度,不宜过多,过多会妨碍有关器官的活动自由和弹性,失掉控制气息的机动能力。呼气要极有控制,在保证发声需要的前提下要十分“吝”,绝不多出。最大眼度地发挥气息的功能,有效地把能量转化为声音。有人感到“气短”,往往是因为排气过多,有漏气现象。 3.持久。一是指对气息有较长时间的控制能力,特别是播较长的气势较大的文稿,更需要持久的控制力,否则,播了一半就“没气”了,就声嘶力竭了,那就不能适应工作要求。二是指一口气用的时间久,10秒,15秒,20秒,甚至更长。 4.自如。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气息调节的“自动化”,二是指技巧运用的熟练化。呼吸是一种生理活动,这种生理活动是受心理支配的。呼吸功能是一种思想感情表现的产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必定产生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必定依托于不同的气息运动,思想感情操纵着呼吸。在生活语言中,这个过程完全是“自动化”的,播音的气息控制就是要朝这个目标努力。呼吸技巧要高度熟练,调节要十分灵活,换气、补气要很及时,吸气要轻快无声,就气要不感到吃力。 5.协调。气息与情、声协调。以情运气,以气托声,先收声,后收气,再收情。这在第一节中已经讲了,这里不再重复。下面说说气、声结合的四种基本状态。 (1)声高气低。声音较高时,气息要深、沉、稳,支持点低。支持点低的感觉是因为得到骨盆的支持而产生的,气深压力大,有足够的动力保证,声带振动正常,效率高,能量大。 (2)声低气提。发低音的要有“提气”的感觉,更要注意保持吸气时各部位的状态,否则,发低音就很困难。 (3)声强气沉。声强要求气息压力大,必须在保持气柱深长的前提下,在丹田往上往里收缩顶气的同时,使横膈膜和后腰处保持向下的力量。只有这样,气息才能平稳,压力大,从而保证强音的需要。 (4)声弱气稳。声音较弱时.仍然要保持稳劲的控制状态,从而保证声带振动的相对稳定。否则,声弱气浮,声道不通,发音吃力,效果不好。 要注意纠正“气多声少”和“气少声多”的气、声不协调的毛病。所谓“气多声少”,就是气息呼出量过大、过猛,超过了使声带正常振动所需的呼出量而出现漏气现象。漏气不仅使声音粗糙,音色发沙、暗、空,而且由于发声效率低,声带负担重,容易受到损伤,坏嗓子。所谓“气少声多”,就是气息的呼出量过小,远远不足以使声带正常振动。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不了对抗感觉.喉头负担重,声带容易受损。呼气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在对抗的感觉中得到保证和支持。 以上要求也可以用“稳、匀、细、活、深”五个字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