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HMUSIC 样音试听

您现在的位置:四海配音 > 配音资讯 > 配音学习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客服QQ

在线沟通

咨询热线

400-0031-581

节假日无休

8:00--17:30

虚拟语境中的拟态交流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5-12-30 10:45热度:
虚拟语境中的拟态交流 播音员主持人面对镜头、面对话简的“独白”式语言就是虚拟语境中的拟态交流(又称类交流),拟态交流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的特殊性,而且是基本的语言状...

虚拟语境中的拟态交流 播音员主持人面对镜头、面对话简的“独白”式语言就是虚拟语境中的拟态交流(又称类交流),拟态交流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的特殊性,而且是基本的语言状态,同时拟态交流还常常是语言表达中的一个难点。 首先,拟态交流存在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虚拟语境中。虚拟语境,既包括情境的虚拟,也包括交流的虚拟。从节目制作和传播的实际情况看:播音员的播音主要在电台录音间或电视台演播室里进行,有时播音员在新闻现场的播音,如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转播、国庆盛典的实况、国家领导人出访肋报道等,他们所说的话不是给现场的人听的,语言交流的指向是守在收音机、电视机前的受众。节目主持人不论节目制作或传播语境是在播音间或演播室内,还是在播音间或演播室以外,广播节目只要没有开通热线,电视节目只要没有嘉宾、观众的参与,传播对象同样也不在节目录制或传播现场,这些情况下的播音主持,无论场合大小,其语言交流的语境都是虚拟的。 其次,虚拟语境中的语言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送,不可能得到受众直接、及时的反馈。所谓“拟态交流”,就是模拟交流状态之意,而不是典型的实际意义上的交流。这种虚拟语境的消极作用会使有声语言发生异化,即人们批评的广播电视中那些没有交流意味的空洞的“声音流”。有些播音员或主持人在虚拟语境中“目中无人”心中也元人,语言像“念书”一样,或“自已叨叨”,言谈话语间缺少交流的情态,毫无交流感可言。 克服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的难点,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播音学理论中的“对象感”建立虚拟语境中交流的信念;二是通过对语言声音形式的调节,运用语气的变化及停顿技巧使拟态交流获得富于交流状态的语言效果;三是适应特定对象的心理需求、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调节有声语言。 (1)掌握“拟态交流”的心理技巧,化“目中元人”为“心中有人”。 播音学针对虚拟语境中的语言心理,提出了“对象感”这一命题。“对象感”强调的是一种心理感觉,“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对象感是一种心理技巧,它是通过联想想象产生与受众。交流幻觉”的心理活动,当然它不能脱离理性的方向。 掌握拟态交流的心理技巧不能只理解为对视听对象的设想,要建立起交流的信念和感觉,获得真切、充实的交流心态和情态,最关键的有两个环节:第一,对所要播讲的稿件或主持词的内容真正”消化、吃透”,话题的主旨、层次、重点,了然于心,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第二,了解有哪些受众对将要播讲的话题感兴趣,设想他们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并将这些设想和预测具体落实到播讲的内容当中去,增强自己的播讲愿望,进入交流状态,在播音和主持中才能够主动地“给予”,并真切地感应受众可能有的反馈回流,从而化“目中无人”为“心中有人”,牢守把握语言目的及语言指向。 (2)运用“给予感”和“倾听感”,构成双向交流的语言效果。 语气和停顿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而是源于内心的说话愿望,源于具体的思想感情,但是仅仅是心里有交流意识,不一定就能够在声音形式上鲜明地表现出来,因此,拟态交流还必须在有声语言的物质形态上得以体现,让受众从听觉和接受心理上有所感应,听出语言中的交流意味。 语流中的交流意味主要通过有声语言中主动的“给予感”以及“倾听感“显露,主动的“给予感”,就是在稿件重点处、段落层次衔接转换处、直接称呼受众时,语气中要融入主动告知、期待回答、相互探讨等有明显“交流“对话”色彩的口吻;而“倾听感”指积极感应反馈,就是在预测受众会有疑惑、关注、赞同等等反应的地方,运用适当的停顿表达出一种感应、征询、或倾听的意味。 (3)适应传播对象特点,增强拟态交流的有效性。 适应对象特点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则。有声语言的传播要使对方乐于接受,就必须考虑传播对象年龄、职业、文化等社会背景、心l理背景方面的特点。《人类信息加工》一书谈到:“微妙的社会习俗支配着谈话和写作,要成为一个语言的有效使用者,人们必须考虑听众的特征:他们的知识、他们的社会背景、他们参加交往的原因。”说话不看对象,无异于“对牛弹琴”,其传播效果定会大打折扣。广播电视节目有许多都是根据对象心理、生理、兴趣和需求的不同而设立的。语言传播考虑并熟悉节目传播对象的特点,一方面体现在语言内容及词汇、句式的选择上,另一方面就表现在有声语言的语气口吻当中,那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运用都应有细微或明显的差异。比如,主持人对少儿说话尤其要注意:句式宜短、停顿时间稍长、语气生动、重音形象;对老年人要满含敬意和亲切,语气平和而不张扬;对体育爱好者则应适应其心理特点,语言干脆利落、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四海配音

    关注咨询

    QQ咨询
    在线客服
    微信二维码
    9:00-23:00
    工作时间
    400-0031-581
    咨询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