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和语法的关系 编采人员写稿,当然必须讲究语法,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只有依照汉语语法规则把词组合搭配起来,才能成为可以表情达意、进行交际的语句。组词成句,要讲究...
播音和语法的关系 编采人员写稿,当然必须讲究语法,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只有依照汉语语法规则把词组合搭配起来,才能成为可以表情达意、进行交际的语句。组词成句,要讲究词序的安排,要讲究虚词的使用,要讲究句子成分的搭配,等等。 写稿,不遵循汉语语法规则,那是绝对不行的。比如,你写“今天的播音到此结束”,这话广播出去人们都能听得懂,能够达到交际的目的。假如你写“播音的今天结束到此”,这话广播出去就没有人能听得懂,因此也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这两种说法使用的词完全相同,一字不差,为什么前一种谁都能听得懂,而后一种谁也听不懂呢?因为后一种说法不成“话”,即不符合语法。我们知道,现代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就是语序和虚词,上面两句的后一种说法,违反了汉语语序安排的规则,呈现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怎么能让人听得懂呢?编采人员写稿,进行宣传,传递信息,不能不严格遵循现代汉语语法的种种规则。 那么,播音员进行播音,主持人主持节目,也需要遵循汉语语法规则吗?当然需要,无论哪种播音,都得依照汉语语法规则来进行。无稿播音,实际上是一种“口头写作”,要出口成章,这和编采人员写稿劳动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一个是用文字进行表达,一个是用有声语言来表达。无稿播音,边想边说,还要说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当然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有灵敏的反映、敏捷的思维、更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宋世雄解说球赛,边看边想边说,语言清晰准确,流利通畅,出口成章,引人入胜,在每一场解说的“干言万语”之中,很少出现辞不达意和语法不通的现象,的确不易,堪称语言大师。倪萍在主持节目中,随想随说,反映敏捷,运用短句,流畅自然,清晰明快;运用附加语较多的长句,也能说得层次分明,关系清楚,有条不紊,显示出很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这只是举两个例子,善于运用语言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当然还有很多。无稿播音,要求是很高的,做好也是不容易的,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往往会力不从心。语言基本功差,失误就多。北京电视台一位女主持人,在主持一个关于文物保护的节目中顺口说出一句:“我们希望引起文物部门的有关注意。”这话显然是说错了。为什么要专门举出这个例子呢?这是因为作者写到这里时正好听到这个病句,是送上门来的例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无稿播音中,在主持节目中,语法错误是不能遇到的,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有人认为,有稿播音只是照读已经写成的稿子,稿子上怎么写的就怎么播,这和语法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看我国已故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教授的一段话:播音是给人听的。有的播音听来很顺耳,不费劲就听进去了;有的播音听来非常吃力,甚至使人不知所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播音员不注意学习语法,不遵循汉语语法结构的规则,可能是造成后一种播音的重要原因。 齐越教授的分析是很中肯的,“有的播音听来非常吃力,甚至使人不知所云”,并不是因为语音不标准,音色不优美,而是因为缺乏语言修养和语法知识,不能依照汉语语法规则把语句的结构表达得关系清楚,层次分明。例如: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要抓住这几个见义勇为者/生动事迹进行报道。 同仁堂仍在不断更断完县/自己走出一条名店、名药、名医的名牌王程之路。第一个例句如果就这样照字读给听众听,不通过种种手段把语句的结构关系表达出来,听众是会不知所云的。这句话只有从语法上把语句分析清楚,才能播得清楚明白。首先、要分清这是个单句还是个复句。如果是个复句,就是两个分句各表示一层意思,前一分句表示“我不知道”,后一分句表示“他已知道”;两个分句之间要有明显的停顿,句尾语调上扬。如果是个单句,“知道”作谓语,“他是怎么知道的”作宾语,谓语和宾语之间不能有明显的停顿,语调也不能上扬,要用平直的语调。第二个例句由于没有分清语句的结构,运用了不恰当的停顿,使人听了容易产生错觉。为什么“要抓住这几个见义勇为者”呢?实际上“抓住”的宾语是“生动事迹”,读完宾语再停顿,表意才是准确的。第三个例句中有个“自己”,必须辨析清楚这个词在句于中充当什么成分,不然的话就会影响语意的正确表达。在“完善”之后一停顿,“自己”就成了“走出”的主语,这样表达对吗?“更新完善”有没有宾语呢?经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原来的读法不对,“自己”应该是“更新完善”的宾语,它们之间不应该有停顿。应该读成“更新完善自己”,不应该读成“自己走出……。 一句话可以这样读,也可以那样读。播音时要想读得正确,准确表达原意,就必须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正确的分析。对语句进行语法分析,不仅对编采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对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写稿,如果不熟悉语法,意思表达得可能不清楚,也可能出现语病,造成语法错误。而播音员可能会犯两个错误,照病句来播读,这是一个错误;原稿上的句子语法方面没有毛病,都是通顺的,可是让播音员给播错了,这又是一个错误。语法规则,不仅写作要遵循,用有声语言进行表达也必须遵循,不能写错,也更不能播错。 播音和语法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研究语法可以说是播音员的基本功之一。吕叔湘先生说:“善于运用语言的人,叙事能让人仿佛目睹,说理能让人心悦诚服,片言只语可以久而不忘,长篇大论也可以听之不倦。”(<语言和语言学习>)播音员也是语言工作者,所以必须加强语言方而的修养,提高鉴赏和分析语言的能力,成为“善于运用语言的人”。下面再请看齐越教授的一段话: 我们常说:“这个播得散,语句不抱团。”“那个播得集中,穿成线,抱成团。”这就是说,播音不是随意性地传达单词、单句,而是依照语法规则和主题思想的“线”,将词、句、段、篇加以分解与组合,“穿成线,抱成团”,传达出一个个完整的意思。 播音时既要对稿件进行篇章结构的分析,又要对单句、复句、语段进行语法分析,分析清楚了,心里才有底,播读起来才能胸有成竹,通顺流畅。试想,播读一句话,句子的各种成分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词语之间哪些属于直接关系,哪些属于间接关系还没有彻底搞明白,这样的播音怎么能“穿成线”、“抱成团”呢?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语法,把现代汉语语法的种种规则运用到播音当中。